• 搜索

关于我们

2017年全国卷Ⅰ阅卷诊断报告之素材运用

乐知 教学理论 2017-11-23 0 0
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曹振国

一篇好的议论文,材料要与观点融为一体,观点统帅材料,材料为观点服务。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好比鱼和水的关系:鱼因水而彰显生命活力,水因鱼而具有生机色彩。了解材料与观点的这种密切联系,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前提。除此之外,还要掌握运用材料的一些技巧,学会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。这里结合两个不同档次的例文,做一些剖析。

 

【例文】

大国展胸怀,尽款天下人

一考生

曾经风沙漠漠,驼铃叮当,如今“新丝路”迤逦绵延,高铁飞翔;曾经城市破敝,出行不便,如今各色单车手机一刷,轻松共享。中国,正在世界的东方,展开大国的胸怀。想要“秒懂”中国,只需点击关键词:开放和共享。

开者,不闭也;共者,不私也。曾经的中国,在古老的沧桑华丽褪尽后,背负着过于沉重的历史,身陷蒙昧的泥淖,固守着闭塞与悭吝。而今天,这个与时代一同新生的国家,除却束缚,敞开怀抱,在前进的特色道路上,挥舞着开放与共享的旗帜,步履稳健。

一个国家的关键词,绝不是“面上贴金”的装饰,而是从国家顶层设计到国民心理结构的融会与贯通。在个人生活层面,共享单车便是最生动的写照。日前,北京语言大学对在华留学生调查,票选出了他们心中的“新四大发明”,共享单车位列其中。小小单车究竟何以收获如此高的人气?细究原因,正在于它所突出的共享理念,迎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,切中了时代痛点。轻轻一扫,双脚一蹬,资源优化看得见,环保意识在身边。如此共享,怎能令人不“赞”?拓展开来,政社合作“PPP模式”、丝路亚投行,无不深化着共享理念,让原本资源紧张的中国,有了自信大方的微笑。

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,“一带一路”更是彰显关键词的大手笔。正所谓“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”,新丝路跨越万水千山,将开放的信号传遍世界。前几日才落幕的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峰会上,习主席向各国朋友们解读了“新丝路精神”,中国正热情地敞开怀抱,款待各方来客,拥抱崭新明天。亚吉铁路在东非高原上飞驰,新大陆桥在亚欧心脏处合龙。中国的开放步伐不断迈进,国人的开放心态也愈发深入。中国的形象,渐以展开的胸怀热情拥抱美好定格。

王鼎钧先生在《碎琉璃》中写道:“时代像筛子,筛得每一个人流离失所,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。”若将人换做国家,道理亦然。每个国家都面临发展的时代课题,而中国,正是经历了摸索与动荡之后,经时代流沙淘洗淬炼出的蚌珠,闪耀着开放与共享的光芒。

“厉害了,我的国!”开而不闭,共而不私,中国怀藏智慧与发展的美酒,“尽倾江海里,赠饮天下人。”以共享展中国气派,以开放塑中国形象——读懂中国,只在共享开放的豪情与胸怀间!

【类文解析】

这篇文章在素材的选择、叙述与运用方面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特点:

①素材选择与时俱进,富于时代气息,新概念、新术语理解准确。文章从个人生活层面入手,准确转述“在华留学生心中的‘新四大发明’”这一素材,见出作者选择素材的准确性。第3段,作者着眼国家战略层面,由此及彼,信笔而至提及“政社合作‘PPP’模式、丝路亚投行”等概念术语,点明其中的共享理念,体现了素材选择的广博性与鲜活性。

②素材叙述方面,剪裁取舍得当,句式灵活多样。开头在概述引出“一带一路”等关键词,句式大体一致,材料转述得法。作者善于从生活实践中学习语言、运用素材,仿用网络热词、借用网络佳句(“尽倾江海里,赠饮天下人”),体现了在生活实际中学习语言和运用素材的习惯与能力。引述台湾作家王鼎钧的话,以比喻句回扣全文,很有表现力。

③素材运用方面,技巧纯熟,逻辑严密。开头两段侧重异质对比。第3段紧扣“共享”,运用因果法分析原因。第4段从国家战略层面分析“一带一路”和“新丝路精神”,先将“亚吉铁路”和“新大陆桥”并举,对同质素材进行概括整合,进而得出自己的推断,运用了逻辑推演法,体现了严密的逻辑性。